圖、文/ATCC主辦單位 提供

視網膜

本名陳子見,為網路節目「眼球中央電視台」主播,日前也成為華視午間新聞主播。



▲本名陳子見,為網路節目「眼球中央電視台」主播,日前也成為華視午間新聞主播。 (圖/ATCC主辦單位 提供)

【 走一條不同的路 】

游刃有餘

「各位好,歡迎您走進本集的新聞直播間,我是主播視網膜...」綠幕前,子見正與拍攝團隊仔細地核對講稿、修正語氣和台詞。時間是正適合偷閒小憩的假日上午,然而子見看來卻相當有精神,身上招牌西裝穿得筆挺,確認細節的表情專注而認真。「剛剛從電視台開完會,所以晚了一點,真不好意思。」客氣的致意背後,反映的是行程滿檔的忙碌:才不過是早上十點,甚至不是平常日的時間,然而,這卻已經是子見當天的第二個行程了。

「電視台」,指的自然是近日來引起熱烈討論的「華視新節目」的合作計畫。在那裡,子見將以「主播 - 陳子見」,而非「視網膜」的身分,開始另一個新的挑戰。距離上一次與ATCC的專訪已時隔一年,無論是子見自己、「視網膜」,以及「眼球中央電視台」,都有了更多不一樣的經歷與挑戰。藉著今年開幕特別邀請到三位ATCC OB學長的難得機會,我們也透過這次專訪,再度和子見聊聊他獨特而精采的職涯路,聊聊他的過去、現在,與未來。

▲由子見另一個身份 一 視網膜,所擔任主播的眼球中央電視台,獨特的嘲諷風格,深獲年輕世代喜愛。 (圖/ATCC主辦單位 提供)

大學教我的事


再次回憶起大學時期,子見開玩笑地說:「我的大學生活,應該不算是什麼正面示範吧!」對新聞從很早就抱有熱情,但在升大學時,子見卻陰錯陽差地來到了中文系。進入了師範體系,風氣和他的想像完全不同,班上多數的同學們,似乎都以「成為老師」為未來的志向。「我第一堂課的自我介紹就跟大家說:『大家好,我是陳子見,我沒有要跟你們一樣當老師。』後來怕開學第一天就被別人討厭,只好趕快強調我的意思是沒有要跟同學競爭師培生的名額,希望大家不用把我當對手。」子見笑說。然而在玩笑話的背後,他認真地意識到了環境對同儕們的影響,也開始覺得有點格格不入。

「我跟身邊的很多朋友聊過,他們都已經考到師資培育的資格,也開始去修一些教育學程、教育心理學之類的課程。但是當我問他們:是真的想當老師才進師範大學嗎?他們卻說,其實也只是剛好考上;如果沒唸師範大學,是不是就會去做別的事情?他們常常才突然反應過來:欸?好像是這樣。然後我就突然對這個制度有點害怕。它對我們的影響那麼大,甚至我的一些同學們,可能到現在都還在試著擠進那名額太少的窄門;可是在那背後,我們真的是想要當老師嗎?我覺得真的有心又能如願的比例少之又少,有許多人也許只是為唸而唸,好像在浪費時間,我覺得真的很可惜。」於是,在認真思索自己對「未來」的想像後。子見和幾個他口中「比較叛逆」的同學、學長姊們,開始自行尋找方向。所謂「叛逆」,並不代表著使壞,只是屬於自己的、不那麼正經八百的探索過程:在學校裡發行報紙、做網路節目、直接進入校長室請校長受訪...這些和其他人大不相同的學生,是校方眼中的叛逆份子;然而事實上,他們不僅共同分享外界資源,就連蹺課,都不是為了玩樂的目的,而是去尋找哪裡有值得學習、體驗的事情。

不過,學校外的世界,也不總是色彩斑斕。「那時候我一直覺得從事新聞工作的人膽識要夠大、夠不怕得罪人,所以身上有很多『刺』,不只是針對學校,就連業界、體制內的一些現象,我都會覺得很浪費時間、覺得對自己的人生經驗沒有什麼幫助,所以就很沒有耐性。」也因為這樣,升大四的時候開始,子見和幾個朋友,開始了「眼球中央電視台」的東西,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。

▲看起來正式的攝影棚,其實是在綠幕前拍攝。 (圖/ATCC主辦單位 提供)





找自己的路

談起大學時期的自我探索,子見有相當多的感觸:「來來去去雖然都是在新聞的領域裡,可是路線其實是曾經一直彎來彎去的。比如我很少提起,但是我甚至曾經準備去考高考的新聞行政,因為在學校那樣的大環境底下,其實很容易受到影響;再加上自己在摸索的過程中,對於新聞環境有更實際的體會,難免也會有些擔心,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找一份穩定一點的工作。但最後還是覺得這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,加上開始規劃『眼球』,就打消了這個念頭。」在不斷摸索的路上,子見認為這些經驗帶給自己最重要的,同時也是至今影響自己最深刻的,是「實務能力」以及「人脈建立」。「第一份實習是廣播電台,我還記得那份工作的薪水,基本上就是用時薪計算的最低工資;但是相對地,我覺得我在裡面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。因為廣播電台的新聞比較嚴謹,它只有三到五分鐘的時間,必須挑選出攸關全國民眾或地方的大事,所以我也開始了解什麼叫做「要聞」、怎麼樣的東西可以放頭條...而且在電台,編輯和播報是同一個人要完成,必須自己去判斷:這節新聞最重要的是什麼?第二則、第三要放什麼?我覺得它對我最大的訓練,就是對於新聞的『敏銳度』。」

也是從那時候,子見開始養成「無論當天有工作與否,都要把新聞全部看過」的習慣。「只有這樣,在上場的時候如果發生什麼重大事件,你才能夠講得出東西,或是整件事的來龍去脈。」而除了專業素養,能力當然也包括了「臨場反應」。「我在電台工作的時候,最嚴重的一次失誤,是在片頭進來的時候把『開mic』跟『結束播報』的按鈕搞混,所以那節新聞在對時、播新聞片頭之後,就直接結束、進廣告了。而這影響的不只是我自己,因為媒體很注重『零出錯』的記錄,一旦出錯就會發現直播間外『連續n天』的紀錄被我洗成『0』,然後可能就會被大家討厭。」播報出錯、吃螺絲、咬字被嫌太刻意...子見形容那時候的自己,是在客訴、長官的關切,和自己的跌跌撞撞當中學習。隨著無數次的調整、修正,表現和風格才開始漸趨穩定,客訴記錄的紅字越來越少;而長官的肯定也越來越多。「就是在那個時候經過了非常徹底的訓練過程,真正建立了我自己『在這個行業要繼續走下去』的信心。」子見說,實習對他產生的影響,不僅比學校更巨大,而且更加真實而深刻。

而除了培養好自己的專業,子見在大學時期另一個重要的追求,就是培養「自己的人脈」。「這真的很重要」,在訪談過程中,他不時強調,「從事新聞媒體產業,『人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它代表了『觀眾』與『機會』:如果不多去認識不同領域、不同觀點的人,那麼老實說你的眼界就很難打開;而且,你永遠不會知道,今天認識的人,能夠在哪天推你一把。」因此除了在校外學習專業領域,子見更勇於跨出舒適圈,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,結識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好友與夥伴。

參與ATCC的賽事,也是這樣「預期之外,意料之內」的例子。「當初是活動認識的夥伴問我要不要參加的,」子見回憶:「因為科系領域不同,我其實根本沒聽過,但是聽到『商業競賽』我第一個想法就是:我要參加!」除了「跳脫同溫層」的念頭,他還有另外的期待。「學新聞傳播的人常常會覺得要跟商業保持距離,要『編業分離』,對這兩個字的感覺基本上是有一點負面的。所以我就覺得如果是這樣,那在畢業之後可能就更沒有機會接觸了,剛好有這樣的機會,就跟著隊友去衝衝看,看能夠看到什麼東西。」而隨著一次次的晉級,子見不僅認識了比想像中多很多的厲害同儕們,更結識了一些職場的優秀前輩。

▲子見與當年榮獲 ATCC 全國季軍的 BIGLA 團隊夥伴合影留念,如今戰友們雖各奔東西,仍保有聯絡。 (圖/ATCC主辦單位 提供)

「業界的人跟學生看的東西,真的是完全不一樣,在交流的過程中會發現『為什麼這個人有足夠的能力或特質,可以在這個位子上』,也會去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。」關於理想與務實的拉扯、拿捏;目標族群的觀察與切入...子見都在這段時間裡、這些人身上,得到許多珍貴的體會。而大學時期建立的人際關係,縱使並沒有選擇進入公司,而是毅然投身創業,但子見並未就此斷了聯絡。就在去年底,那個「推一把」的機會,真的來到他的面前。

陳子見與視網膜

在實習的機會下,子見因緣際會地認識了華視新聞部的現任經理莊豐嘉。而去年12月,一個機會找上了他。「他說他看不慣現在的電視新聞,就跑來找我說,他想要做一個很不一樣的實驗,『反正現在百找飯店 trivago家爭鳴,做點不一樣的嘗試應該也還好。』」原本對於傳統的媒體業失望而走上創業路,但子見的內心,其實仍然充滿期待。「我會答應很大的原因,是因為他願意給『98%』的空間,連標題、跑馬燈、天氣這類傳統上很制式的事情,我都可以自己決定;在內容上他們也願意給我空間去發揮,不會像現在這種唸稿的形式,我甚至不打算用讀稿機。」但是創新背後,難道沒有收視率的考量嗎?子見說:「我有問過他們不擔心收視率嗎?但是他們想要的,其實是網路上的討論,考量的是品牌在年輕世代間的心佔率。」這樣的回答,也讓子見有了信心,這才接下這份既難得、也充滿挑戰的任務。

既然以本名接下主播工作,是否代表視網膜的任務就此結束呢?子見說:「其實視網膜一直都是一個『角色』,在播『眼球』的時候,會把自己的思考換成另一套邏輯,定位也是屬於比較諷刺、挖苦的角色,但是和現在做的工作雖然性質、功能不太相同,但目的其實都是希望吸引大家去關注一些議題,我覺得我自己、視網膜和眼球中央電視台,都是互相關連而互補的,少了哪一個可能都不夠完整。」對於未來,子見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兼具專業與關懷的媒體人。「當然會希望可以把台灣的電視新聞一些很詭異的文化,做出一些改變。我不敢確定說有沒有可能,也沒有想要引領潮流之類的,但就是希望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;現在很幸運的自己能有一些影響力,也就希望能夠有好的發揮。」

而關於大學生活,子見認為自己學到很多,但不見得在學校裡、外,或哪個特定的地方。「我現在如果很認真地回想大學的時候,如果各個條件都沒有辦法改變,包括像是課程的設計、環境,或是老師教的東西都沒有什麼不一樣的話,也許我還是會選擇繼續蹺課,到我自己能夠學習的地方。」子見笑說。但他也強調,並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範例,「好像鼓勵大家蹺課一樣」,而是期許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向。「我覺得大學有一個優勢是,你的經濟壓力還沒有這麼大,有各式各樣的嘗試機會,即使是試誤 (Trial and Error ) 也沒有關係。努力去嘗試,看看哪一條路是可行、或是比較適合自己的;然後從中去摸索出自己真正可以努力的目標。」3月5日,「陳子見主播」的午間新聞正式在華視新聞頻道登場。清新有創意的風格,在社群間獲得了相當多正面的評價,也為老三台重新出發,起了一個好的開頭。經過這幾年,繞了一些圈子、做了許多嘗試,子見始終在努力的路上。而改變也將跟著他的腳步,不會停下。

▲陳子見如今是華視備受期待的主播台新面孔,嶄新的播報風格已在社群引起熱議。 (圖/ATCC主辦單位 提供)

給學弟妹的建議

1. 建立人脈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,累積好的人脈,對未來會有很大幫助。

2. 與別人合作時,要先確定彼此之間有一致的想法。

3. 若團隊之間有所摩擦,要靜下來想,所做決定是否對目標有幫助,建立解決紛爭的機制。

●16th ATCC 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,我想了解更多>>>



● 3/24~25│花博爭豔館,ATCC開幕論壇暨品牌人才交流展,馬上行動>>>



trivago 訂房




F0734B66A7E99880
arrow
arrow

    uunh8ahwt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